近日,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围绕十大突破性技术在中国落地性较强、目前较受关注的领域进行深入解读。在峰会上,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技术应用仍然是行业、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本次峰会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联合宜信公司共同举办。作为全球较为著名的技术榜单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具备全球影响力和性,至今已经举办了超过17年。
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分别是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对抗性神经网络、人造胚胎、基因占卜、传感城市、巴别鱼耳塞、完美的网络隐私、材料的量子飞跃、实用型3D金属打印机、零碳排放天然气发电。
当人工智能技术与云技术相结合,将机器学习工具搬上云端,那么将有助于在医疗、制造、能源等行业更全面地推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降低技术的使用难度和价格,极大地提高各产业的生产力。
对抗性神经网络:
形象地说,就是让两个 AI 系统通过玩“猫捉老鼠”游戏来获得想象力。其技术突破在于,两个 AI 系统可以通过相互对抗来创造超级真实的原创图像或声音,而在此之前,机器从未有这种能力。
基因占卜:
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利用人类基因组数据预测患心脏病或乳腺癌的几率,甚至是预测智商和人格特征。
传感城市:
Alphabet 旗下的 Sidewalk Labs 计划创建一个高科技社区来重新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建设和运营一座城市。智慧城市旨在让都市地区变得更加可负担、宜居、环保。
巴别鱼耳塞:
由谷歌公司开发的Pixel Buds 耳塞可以在 Pixel 智能手机上通过谷歌翻译应用进行实时翻译。
完美的网络隐私:
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完善一款加密工具,可以在不透露非必要信息的前提下完成验证,这款工具称为“零知识验证”的新密码协议。
实用型3D金属打印机:
这一设备首次让3D 打印金属零部件成为实用型技术,也由此带来按需打印大型复杂金属物体的制造业变革。
零碳排放天然气发电:
这一技术可以用廉价高效的方式捕捉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碳元素,避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