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案件高发,为了你们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避免受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生。
学生家长要注意的6种常见诈骗如下:
1.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2.网络虚假贷款诈骗。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帐户解冻、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3.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4.网络“刷单”诈骗。诈骗分子首先会给应聘者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有时还会“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充分赢得应聘者的信任。随后,骗子会逐渐加大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利用“必须刷满多少单以上才能结算”或者“卡单”等理由,来诱骗应聘者继续投入本金。
5.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首先诱骗受害人在虚假网络投资平台投入少量资金,短期内给予高额回报,以此引诱受害人不断注入大量资金,最终谎称“账户异常”“提现限额”等情况造成受害人血本无归,随后销声匿迹。
6.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等)等方式,冒充乡镇领导、公司老板、上级管理者等身份(冒充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等,同样是以领导的名义),以与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签合同、送礼、遇事急需用钱等事情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此类诈骗受害群体多为村干部、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且诈骗数额较大。
公安机关破获的此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嫌疑人无论怎样花言巧语、手段翻新,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点上,就是向受害人索要银行卡、密码和账号,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做到以下这6点: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中奖信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3.遇到“中奖”、电话欠费、“退税”、“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信息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回复信息,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下载软件,不轻易用手机扫二维码。
4.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5.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6.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集报案助手、线索举报、诈骗预警提示、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高效提取电子证据、了解防骗技巧,切实提升用户的识骗防骗能力。扫描二维码下载并注册:
最后,祝您和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陕西新华电脑软件学校
2021年8月27日